湛江华图题库

首页 > 华图题库

31. 材料二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,将文中的“神荼郁垒”(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)的“荼”读成“图”,并严正的板书,强调不能与“荼”混淆。该学生当即指正,该不该读“图”,应读sh

广东华图教育 | 2021-11-06 03:44

收藏

  31. 材料二 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朗读一位学生的作文时,将文中的“神荼郁垒”(分别是两个降伏恶魔的神)的“荼”读成“图”,并严正的板书,强调不能与“荼”混淆。该学生当即指正,该不该读“图”,应读shū,与“如火如荼”的“荼”读法不同,并说是爷爷教自己的。这位老师脸上一阵发烧,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:“不可能有这种的读法”。另一位学生连忙查新华字典,说上面并无SHU的读音,为老师解了围。后来这位老师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,应该是“shēn shū yù lǜ,”四个字自己竟然读错了三个,受到强烈的震动。第二天就在全班学生面前作了慎重的订正,并坦诚叙述了自己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经过,检讨了怕“输面子”的内心活动。学生对此给予热烈的掌声。事后好几位学生多老实说:“我们知道您读错了音,但就是不敢向您讲。”这位老师深有感慨,并就此公开发表了题为《为教戒装》的体会文章。 问题: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,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教师的教育行为。(14分)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   正确答案:

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参考解析

    语文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,符合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,是值得学习的。具体分析如下: (1)学生是发展中的人,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。虽然李老师中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,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、并通过开辟作文园地等活动,使李老师写作文找到了自信,发现了自身的闪光点,激发了学生的潜能。 (2)学生是发展中的人,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,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。语文老师在对班级情况不了解时对学生的作文作出了正确评价,给予了学生发展的动力,在给学生批改日记和周记时能够给予学生的评价和“优”,正是体现了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,不断帮助学生改进。 (3)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,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。李老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,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学生学习动力,促进学生的学习。 总之,材料中的语文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,值得学习的,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观,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。

分享到

微信咨询

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

全部资讯

copyright ©2006-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